有了孩子并非意味著要放棄許多東西,賢明的父母確實并且應該期望從他們的孩子那兒得到些報答,這是自然而然的事:不是要他們對自己的出身和撫養(yǎng)表示感謝——那太過分了——而是要他們充滿深情和心甘情愿地考慮接受父母的標準和理想。父母希望孩子具有這些品質(zhì)不僅僅是自私地為了他們自己,還因為想要孩子長大后能和別人一起合作和幸福地生活。
父母如果要求孩子有合理行為時過于猶豫——因為他們誤解了自我表現(xiàn)的理論,因為他們生來就在做著自我犧牲,或者因為他們怕孩子不喜歡他們——他們自不免怨恨隨之而產(chǎn)生的壞行為。他們在心里越來越感到生氣,不知該如何才好。孩子們也會因此而煩惱。這使他們感到內(nèi)疚和恐慌,而且還使他們變得更加自私和要求過分。例如,如果嬰兒喜歡熬夜而父母又怕拒絕他們的這種愿望,嬰兒可能就會在幾個月內(nèi)變成討厭的暴君。要父母一連走上幾小時。如果父母能受到鼓勵去嚴格要求孩子的話,那么孩子和父母都會變得溫柔和氣,這種轉變速度之快令人驚異。
換言之,如果父母不能使孩子的行為合乎情理,他們最終就不會對孩子有正確的感情,孩子們也只有在行為合乎情理時才會是幸福的。